技术部:王建平 日期:2011-12-26
一. 应用背景
随着网络的发展,大量动态应用流量日益取代HTTP等传统的网络流量而占据流量榜上的前列,而且比例甚至已经达到一半以上。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是P2P下载和共享,占据了大量的运营商带宽资源;而另外的一个应用是无规范的VOIP应用,导致运营商的利润大量流失,同时因为无规范VOIP的服务无法保障,结果也导致纠纷大量增加。
由于大量类似P2P应用造成带宽的阻塞,导致为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下降;结果整体上网络感觉到很慢,造成很多其他正常工作生活应用流量的阻塞。很多PTP应用是大量重复的流量在互相传递,实质上造成带宽资源的总体上的浪费。流量模型的改变,实际上要求带宽建设的增加,这样提高了网络整体的投入。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的带宽是有限的,远低于网内自己的带宽,而且目前很多都是采用双向流量结算(进出流量都收费),导致运营商之间的网络阻塞日益严重,网间结算费用因此大量提高,这些最后投入成本将会反映在用户的费用上,造成对一些其他不使用此类应用的用户的不公平。相对于网络建设的线性增长速度而言,P2P的带宽增长是指数形式的增长,单纯的网络扩容永远跟不上P2P的增长速度。
二. 方案设计
策略部署:(先宏观限速,后应用分流)
限速策略:
通过对P2P下载、网络电视等应用在高峰期合理限速,用户投诉量明显减少,且退网率呈连续下降趋势;
应用分流策略:
进一步用Panabit应用分流功能,修改策略将P2P下载、网络电视等应用分流至电信出口;将网络游戏分流至联通2出口,将web视频分流至联通1出口,电信1G未调整,联通2调整降至100M,联通1调整降至300M,每月带宽租赁成本大幅度的降低,这也相当于给企业增加了利润。
用户反馈:
实践证明,当前用户的各类应用体验均完全满足正常使用需求。随着用户体验和网络服务质量口碑的提升,市场推进状态良好。根据当前新增用户量与带宽配比模型,每增加5000用户,分别扩容电信/联通各100M带宽即可满足运营需求)
一. 点评
1) 降低成本,创造价值。(通过上面简单的策略设置后,已经初步为运营商省下了大约有300M的带宽,而这300M带宽,可以再增加1000-2000用户应该没有问题吧。从而给运营商节省了运营成本,也就相当于多赚了1000用户的钱。)
2) 精确识别性:超过95%的协议识别率充分保证了panabit对各类应用协议的精确识别,为后续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3) 精确控制性:上图充分说明用panabit和未用panabit的区别,策略起作用的时间是下午六点-晚上12点,在这个期间,客户可以看到p2p流量已经完全被限制下来,充分证明了panabit的精准控制性。使其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去设置和调整策略。Panabit可以精确控制粒度为1kbps。
4) 可视,可控,可审计:通过流量趋势图可以精确看出当前实时走的各种应用及其流量。并有一天,一周,一月的趋势对比图表,给用户提供可视,可控,可审计的需求提供的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事例支持。
5) 操作简单,易于维护:通过简单的策略部署,就可以轻易的达到用户的要求,充分体现了界面的友好和操作的简易性。
6) 强悍的性能和高稳定性:纯千兆环境数据处理转发时延不超过50us,首创的双OS系统备份和设备自带的软硬Bapass确保硬件的稳定,从而杜绝了发生影响网络链路的可能性。
7) 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,还有持续不断的版本升级和特征库更新,确保客户用的放心,省心,舒心。
|